4月27日上午,湖南省对口支援理县工作队队长张银桥,副队长谭学亮,社会工作项目组组长廖剑波,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队长、我院社会工作系教授廖鸿冰一行四人,就湘川情社会工作队在理县开展心理援助与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救灾、灾后重建和灾区社会建设有关情况专程到国家民政部社会工作司作了详细汇报。民政部人事司副司长柳拯、民政部人事司司长助理蒋晓明、人事司教育处处长甄炳亮参加了汇报会。
会上,首先张银桥简要地汇报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与心理援助项目的由来。特别是服务队成立和项目开展一年多来,在理县开展社会工作与心理援助为湖南援建工作起到了助推的作用,也为当地党委、政府化解了许多社会矛盾,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推动了灾后恢复重建健康持续发展,强化了民众感恩报国的热情,提升了民众社区凝聚力,意义深远,成效明显。
谭学亮详细地汇报了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与心理援助项目的开展情况。他说湖南立足灾后重建实际,着眼民族地区和谐发展,在灾区开展社会工作特别是精神家园重建是一件新生事务,通过整合社会资源、针对重点人群、组建专业队伍、开展专业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也积累了一些实务工作经验,探索了政府购买服务、民族地区社会管理、和谐社区建设、社会工作本土化长效机制、社工义工联运等模式,为了扩大社会工作影响,使之更好地服务和推动灾后重建与社会管理,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理县社会工作模式,使社会工作为构建和谐理县服务,希望得到上级主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
柳拯详细听取了两位队长的汇报。他说,湖南以援建工作为契机,创造了灾后社会工作、民族工作等方面许多鲜活的经验,起步早、起点高,湖南是灾区援建省份中第一个将社会工作服务纳入援建范围、援建规划,对社会工作服务于灾后重建实施政府购买服务的,这充分反映了湖南省委、省政府的远见卓识,又一次证明了湖南开风气之先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他说,你们在实务工作一线积累了的以下这些经验为国家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你们的社会工作实务实践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1、社会工作的开展必须从当地群众需求出发、必须扎根基层深入一线、必须从不同需求人群的类型出发选取不同的工作模式;2、必须尊重当地的文化,特别是文化敏感性强的地区习俗;3、必须以社区和机构为依托开展社会工作;4、必须形成合力,以合力推动社会资源的整合,使政府与社会、国办与国外、援建方与地方有机联合;5、必须强化党委政府的领导,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政治体制构架的制度路径,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的道路。
他赞许说,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取得了很多成效,1、通过援建本身,扩大了湖南在理县当地的影响,这是一个无形的资产,是老百姓心中的口碑,影响是深远的,是持续的;2、对当地来讲,即解决了急难问题,更重要的是输入了社会工作新的理念,创新了当地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模式,促进了当地社会工作的发展;3、在进行物质家园重建的同时进行精神家园建设,即是援建工作本身的成效,而且丰富了援建工作的内容,创新了援建工作的方式,提升了援建工作的层次与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本土力量的培养培训传承了人才,保持了援建工作的延续性、可持续性。
同时,他强调,今年4月1日,《2010-2020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已经将社会工作与社会管理人才正式纳入了国家六类人才发展大局,国家正在抓紧制订相关培养培训和使用意见,社会工作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特别是当前国家正在制订关于社会工作服务一系列政策法规制度,比方说经费纳入财政概算、民非机构筹措社会资金办法、企业捐献优惠政策、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培训体系、健全社会工作评估体系、社会工作人才岗位开发政策等,社会工作的发展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湖南为此提供了实务佐证,我们将认真研究湖南湘川情工作经验,争取在灾后重建社会工作现场上认真进行总结。